会员单位要闻
人民网报道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公司建设的咸阳市阳光尚苑小区地热供暖工程
发布时间:2023-11-07     作者:   分享到:

原文节选

咸阳阳光尚苑小区居住着3600户居民,这里的人们冬季采暖由4口地热井承担。这是中国石化以“地热+”为主营业务的新能源专业公司与陕西在新型采暖方面展开的合作项目之一。据了解,在咸阳市和西咸新区,该地热供暖技术覆盖面积已达920万平方米。

“该项目将多个井口集中在最小区域内,最大限度减少了井场占地面积,节约了管廊空间,减少了交叉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解决大中型城市或大型地热供暖项目井位紧缺问题提供了示范经验。”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献喻说。

据了解,该项目年节约标煤2768.15吨,减排二氧化碳7019吨、二氧化硫61.73吨、氮氧化物24.91吨,减少排放烟尘6.92吨。咸阳市首个“无烟城”在地热项目的催生下诞生。

补充资料

咸阳市阳光尚苑小区地热供暖工程采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取暖,2019年由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供暖面积约55万平方米,达到砂岩热储100%高效回灌、安全稳定运行。

工程入选陕西省地热协会评选的首批陕西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工程。

咸阳市阳光尚苑小区地热供暖工程主要利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为小区供暖,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有限公司从井位选址、管线施工、钻井工艺、政府及相关利益方关系协调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项目管理方面有新突破和显著业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大中型城市开展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项目起到良好的示范推广效应。

从技术方面来看,工程以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开发技术为核心,配备水源热泵实现梯级利用,对地热尾水进行二次提温供热,降低地热水回灌温度,实现地热资源高效利用。该工程应用丛式井工厂技术,在省内率先在一个平台上钻凿4口地热井,将多个井口集中在最小区域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井场占地面积,节约了管廊位置,减少了交叉施工带来的不便影响,为解决大中型城市或大型地热供暖项目井位场地紧缺问题提供了示范经验,为开展智能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文如下

双向奔赴!央企与陕西打出“产城人”三张牌

若在陕西取一分钟画面,能看见什么?

21吨陕西苹果销往世界各地,西安港吞吐超5吨货物,近百人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启旅程,装配陕西动力的长征火箭升空672千米……这一帧帧欣欣向荣的发展画面,背后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几十家央企与陕西合力奋进的影子。

前不久召开的“创新引领 深化合作”央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共征集了驻陕央企与陕西省各市区、省属企业合作项目120个,总投资额4887亿元。同时在大会上完成其中10个项目的签约,总投资额297亿元。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表示,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广大央企深度融入陕西、倾心帮助陕西、全力建设陕西,已经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重要力量。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推进会上强调,各中央企业要共担服务“国之大者”的新使命,聚焦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在陕集聚,促进更多重点项目在陕落地。加快发展方式和能源产业绿色转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陕西人民。

10月20日,“创新引领 深化合作”央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人民网 马盛楠摄

“企”为“产”用,给陕西高质量发展扎桩描点

云涌鲲鹏起,风动松涛鸣。产业布局永远跟随着经济阶段的变化所需。

在老一代陕西“工业人”的记忆里,西郊电工城,东郊军工城、纺织城,阎良航空城等,都是当时国内举足轻重的行业基地。

据介绍,本次央企与陕西的合作所涉及的产业领域又一次扩大,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能源化工及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文旅、生态环境改善等领域。

在推进会上,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表示:未来将坚持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逐步将榆林化工打造成为煤制油二代升级示范项目和煤油化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综合能源创新示范基地。在陕项目合计总投资将超过1300亿元。

中欧班列“长安号”驶出西安港。西安国际港务区供图

晨光微洒,一列“长安号”驶出西安港。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中粮集团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强强联合,建设中粮贸易有限公司中欧班列“长安号”合作项目。

中粮贸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口及口岸功能以及中欧班列“长安号”的中亚回程货运班列优势,中粮贸易有限公司将充分发挥内地基础配套和边贸便利整合优势,大幅降低企业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欧班列“长安号”的运营水平,也将为陕西、西北乃至全国的粮食企业,在探索粮油运输新通道、贸易新方式等方面打开新窗口。

目光越过秦岭,青山如黛。在商洛市山阳县,一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酝酿。经过山阳县和三峡集团紧密配合,项目有望于2026年首台机组建成发电,产值将达8亿元。“我们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将商洛打造成为在全省、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能源基地。”对此,商洛市委书记赵璟给出这样的解读。

曾经的“央企进陕”拉开了陕西的发展骨架,据陕西省国资委介绍,截至2023年3月底,央企与陕西已签约487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5万亿元。而本次推进会上签约的新合作项目,也将为陕西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扎桩描点,织丝成锦。

对此,陕西省国资委表示:一方面,央企围绕陕西重点产业链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为陕西补链强链延链提供了强劲动能;另一方面,央企把创新技术和创新管理融入项目建设,对陕西企业转型升级起到引导作用。

“创新引领 深化合作”央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现场,1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297亿元。人民网 马盛楠摄

“项”为“城”用,让城市有颜值也有烟火

千门望成锦,八水明如练。建设总长度303公里的“三河一山”生态绿道,串联起沿线生态节点,让西安市民有了亲近山水的好去处。这条绿道以流经西安的浐灞河、渭河、沣河旁已建成的堤顶路和秦岭环山旅游路为基础,规划建设了集骑行、步行、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慢行系统。

两年前,中国水电三局承建的奥体中心生态公园、“三河一山”“全域治水”等一大批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配套工程如期交付,并积极推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西安“三河一山”绿道。人民网记者 吴超摄

如今漫步在西安西北一路,秋阳从高大的树木上滚落,跳向市民的肩头、怀抱,街角小广场的健身器材上活跃着正在锻炼的老人们。今年67岁的孙师傅在这里住了20多年: “改造前,这条街就是烂泥路,一下雨才叫人难缠。现在配套功能也更加完善,我就喜欢骑自行车来回走个几遍,当逛公园一样。”

2000多个老旧小区,64个城中村(棚户区),599条背街小巷,59条断头路,1000多公里架空线……两年时间,人们看到的是西安基建的“高速度”,其实背后也是央企与陕西加快深度融合步伐、打造城市品质生活空间的生动体现。

西安市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供图

咸阳阳光尚苑小区居住着3600户居民,这里的人们冬季采暖由4口地热井承担。这是中国石化以“地热+”为主营业务的新能源专业公司与陕西在新型采暖方面展开的合作项目之一。据了解,在咸阳市和西咸新区,该项目地热供暖覆盖面积已达920万平方米。

“该项目将多个井口集中在最小区域内,最大限度减少了井场占地面积,节约了管廊空间,减少了交叉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解决大中型城市或大型地热供暖项目井位紧缺问题提供了示范经验。”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献喻说。

据了解,该项目年节约标煤2768.15吨,减排二氧化碳7019吨、二氧化硫61.73吨、氮氧化物24.91吨,减少排放烟尘6.92吨。咸阳市首个“无烟城”在地热项目的催生下诞生。

“合”为“人”用,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万事欲成,贵在“人和”。随着央企与陕西双方合作领域持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深化,合作成果不断涌现。这一切,离不开双方的以诚相待、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彼此。

“去年以来,省央企进陕工作专班4次听取央地合作进展情况,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工作专班办公室坚持台账化管理、清单化运行,做优做细‘月简报、季分析、年通报’等工作,着力解决央企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陕西省国资委央企工作处张静说。

中车永济电机,现在是西安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自从担任“链主”后,企业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也进一步得以强化。中车永济电机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以前着眼企业自身发展,现在更多从产业链项目的布局、配套、规模以及集聚效应方面思考,感觉身上担子一下子重了。”

以心换心,入陕央企从“客人”变成“好友”,从参与者变成地方产业链“链主”,央企与陕西之间的合作紧密、顺畅起来,劲儿使在一处,心想在一处,落脚点也依然在一处——围绕着“人民”这个中心,双方的“大手笔”项目,始终关切着群众获得感这个“小分子”。

西安市“幸福林带”。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供图

穿行西安“幸福林带”,红叶飘落,市民在这里散步、唱歌、跳舞。这条林带南北长5.85公里、东西宽210米,占地1134亩、绿化覆盖率达85%,含地上景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地铁配套和市政道路等5项建设内容,是集市政、生态和民生于一体的综合工程,也是西安城内最大的绿色廊道和城区绿肺。

这一“大手笔”,便是陕西与中国建筑集团等同心协力“烘焙”的一块民生“蛋糕”。

“老西安”郭慧民回忆:“20世纪90年代西安经常出现‘水荒’,停水的时候,消防车停在街头,家家户户提着水桶排队取水,严重时甚至出现工厂停工、学校停学。”

今年7月,汩汩汉江水冲进关中平原的怀抱,引汉济渭工程向西安正式供水,可满足包括西安、咸阳、渭南、杨凌在内的共21个受水对象的生活及工业用水需求,惠及1411万人。而在这项大工程背后,是中国电建、中铁、中国水电等多个央企与陕西的通力合作。

每一次“奔赴”,皆在时代风口相遇;每一次合作,都向发展新要求“问需”。一段又一段“双向奔赴”的发展纪实在这里演绎。据了解,2020年以来,驻陕央企资产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9%,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而随着一个又一个央企项目落地,也给陕西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无论从产业升级、城市发展,还是民生福祉方面,都把陕西推向了一个新台阶。

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叠加效应正加速释放,陕西将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各类央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