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6-29     作者:   分享到:

1688002747569783.png

各有关单位: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6月7日


(原件请至网页最下方获取)

《方案》认为:

推进浅层地源热泵暖民工程。 积极推动新建区域、新建建 筑应用浅层地源热泵供暖。大力支持浅层地源热泵在新建重点功 能区和新型城镇建设中的应用,鼓励适宜村镇煤改热泵供暖, 鼓励设施农业应用浅层地源热泵供暖,支持浅层地源热泵与太阳能 光热、蓄热多能互补应用。重点推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未 来科学城生命科学园三期等重大地源热泵供暖项目建设。到2025 年, 全市新增浅层地源热泵供热面积 2000 万平方米。

推进再生水源热泵暖民工程。 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 合理 利用污水资源, 距离再生水厂5公里范围内的建筑优先利用再生 水源热泵供暖, 重点推进通州碧水厂、东升科技园二期等再生水 源热泵项目建设。结合城市更新, 加强既有建筑、既有供热设施 存量替代,试点大红门地区博物馆群及配套服务区污水源热泵供 暖、小红门再生水源热泵与市政热网耦合供暖示范项目。到2025 年,全市新增再生水源热泵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

推进中深层地热能暖民工程。 按照取热不耗水、完全同层 回灌的原则, 开展城市副中心、朝阳区、昌平区和延庆区等深层 地热供暖示范区建设, 推动东南城区、良乡、小汤山、双桥、京 西北和凤河营等地热田向供暖转型,实现深层地热资源用途优化 整合。稳妥有序推进中深层井下换热技术示范应用,加快推动城 市副中心交通枢纽中深层井下换热等示范项目建设。推动西集地 热开发利用长输供热工程和大兴采育地热集中供暖示范项目前 期工作。到 2025 年,全市新增中深层地热能供热面积 200 万平方米。 


《方案》指出:

推动重点区域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应用。实施中心城区可再生能源精细化发展,新建建筑优先使用光伏发电、地热 及热泵等可再生能源

建设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严格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能源设施建设要求,新建区域原则上不再建设独立燃气集中供热设施,大力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调峰的低碳供热设施。在张家湾、宋庄、台 湖等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绿色低碳样板,加快建设城市绿心三大建筑及共享空间、六合村能源站等多能互补供热项目,积极推动通州区东南部中深层地热试点项目落地实施,探索区域可再生能源综合服务商业模式。到 2025 年, 城市副中心本地可再生能源利 用比重达到 20%以上,地热及热泵供暖面积达到 450 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达到 10 万千瓦。 

推动平原新城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全面推广地热及热泵系统耦合供热模式,新增供热设施原则上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方案》强调:

推动重点行业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加快工业行业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动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络汽 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应用, 明确太阳能、 地热能等重点品种应用技术和指标要求。

强化农业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编制设施农业可再生能源应用指南,明确设施农业中可再生能源规划设计、建设用地的要求和技术路径,强化政策支持引导, 在新建设施农业中将可再生能源作为保障农业生产和能源供应的优先选择,重点实施新建高效设施农业可再生能源应用工程。 组织实施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工程, 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地热及热泵供暖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并结合分散式风电、沼气发 电应用建设多能互补系统。

创新驱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势,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攻关力度, 完善可再生能源创新链,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水 平持续提升。支持干热岩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开展中深层地热供暖技 术创新。 


《方案》认为:

全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地方立法和配套政策制定,强化约束、明 确责任, 加快建立适合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法规政策体  系。研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指标适时纳入本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光伏发电、地热及热泵高质量发 展实施意见,强化可再生能源政策与相关领域政策衔接。加强政策引导, 积极支持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创 新应用。加快研究制修订建筑光伏一体化、井下换热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  

加强规划衔接。强化城市总体规划落实,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城市建设融合, 构建适应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体系。研究在规划图则中明确光伏发电、地热及热泵系统应用要求, 将可再生能源应用所需的设施空间、建设形式、城市设计等要求 纳入规划体系。统筹好空间资源、项目开发时序等要素, 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规划方案研究, 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附件: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