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
(节选)
为推进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环办综合函〔2023〕234号)和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关于印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任务清单的函》(综合函〔2024〕18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及国家中心城市特点,结合西安市用能结构、产业结构、减排空间,综合考虑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地形气象条件不利等问题,以新能源应用示范为主线,在能源、交通、工业、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探索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的协同创新路径,促进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建设“美丽西安”奠定基础,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模式”。
(一)基本原则
——全面统筹,协同增效。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推动能源、交通、工业、环境治理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
——源头防控,协同发展。找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源头,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减污降碳的根本途径,开展新能源应用示范,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用能结构、生产体系和消费模式。
——创新政策,协同控制。基于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推动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现有环境监管机制,实现协同控制。探索建立金融激励政策,加强减污降碳工作在政策制度和市场机制等方面的统筹融合。
——因地制宜,示范创新。结合西安市六大支柱产业优势和城市特点,因地制宜、分类分领域施策,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创新模式。通过选典型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三)推动清洁能源供热。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建立以地热能、污水能、空气能、生物质能等多能互补、分布式供热为支撑的清洁用能保障体系。全市不再新建燃煤集中供热站,原则上不再新建燃气供热站。新建居民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必须使用清洁化能源取暖。大力推进地热能供热项目建设,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优先采用地热能供热。因地制宜,安全合理开发浅层地热能供热,鼓励开发中深层地热能供热。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再生水(污水)厂周边地区,以及再生水(污水)主干管网沿线3公里范围内,优先采用再生水(污水)源热泵系统供暖。到2026年,全市新增地热能供暖面积1600万平方米。
以下为原文: